戀愛課有望成必修課引熱議 各方觀點大相徑庭

戀愛課有望成必修課引熱議 各方觀點大相徑庭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未來,戀愛課有望成爲大學生的必修課。其中,"戀愛心理與愛的能力培養"壹講修訂爲"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從大學生們經常遇到的感情問題出發,講述愛情的三角形理論、愛的糾結等內容,教大學生學會愛自己、表達愛、接受愛、拒絕愛、維系愛和放手愛。

 

    如今,大學生戀愛早已司空見慣,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讓每位學生都修這門戀愛課嗎?對此各方觀點大相徑庭。

 

 支持

 

    開明背後是平等精神

 

    我更欣賞戀愛課體現出的"夥伴式"平等精神:尊嚴平等、人格平等、不厭其煩,教師不是以指導者的身份踏入學生的情感生活,而是充滿體恤,充滿情感關懷和心理溫暖,充分理解、接納學生的各種情感碰撞。讓學生始終處在被信任和心理放松狀態,更有利于創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時下,諸多教育太不夠"夥伴",教育民主的號子喊得非常響亮,很多教師在學生面前高人壹等、面孔威嚴、趾高氣揚、說壹不二。特別是對待感情生活上,多有"虎媽虎爸風度",粗暴幹涉,圍追堵截,嚴厲打壓,不允許孩子有絲毫反抗余地。"尊重"兩個字,好說,難寫,可絕大多數家長和教育者,最缺乏的就是"真心的尊重"和"平等的態度"。他們唯獨忘了,現在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民主空氣"、"平等的話語權"。他們更忘記了,心理學上有壹個普遍規律,那就是"妳強它強,妳弱它弱",哪裏打壓,哪裏就會有更強烈的對抗。打壓甚至會造成很多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

 

    所以,北京市對愛情課程不設防,充分接納這種青春期心理需要,這是壹種非常開明的教育舉措。爲學生們送去戀愛操作方法、理性愛情觀是次要的,高度信任和"放水養魚"倒是主要的,更能激活孩子的自律意識、珍惜意識和全局意識,更願意接受來自老師的勸說和教導。這就是所謂的不教而化,潤物細無聲。不要認爲這種課程會形成負面教唆,絕大多數孩子是負責的、有分寸的。很多孩子之所以此前有過"失分寸",不僅是孩子的問題,更是源于缺乏權威、科學的戀愛課程指導,是壹種心理無知。所以,北京市敢于這樣做,站在學生本位上思考問題,更是壹種觀念蘇醒,值得嘉許。(劉克梅)

 

    務實之舉彌補教育缺失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早已是壹種正常現象,也是大學生共同面臨的現實問題。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總體上看是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婚戀和良性關系問題上表現出不良傾向。還有不少學生因爲戀愛耽誤了學業,錯過了大學期間其他必要的人生經曆,嚴重影響到今後的發展,這必須引起社會,特別是教育界的重視。北京市高校將"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要內容,正視大學生戀愛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教育和引導,可謂是務實之舉。

 

    愛情是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人們對大學生戀愛是理解的。但任何事情都具雙面性,關鍵是要學會怎樣去把握。在現實生活中,戀愛對大學生學習和事業的作用具有兩種可能性:壹是戀愛關系處理得當,可以成爲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學習努力,成績上升;二是戀愛關系處理不當,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造成情緒波動,成績下降。

 

    我個人認爲,利弊並不是愛情或戀愛本身最應該關注的,更重要的在于戀愛者的戀愛觀以及雙方對心理、情感尺度的把握。大學生在生理上雖然已經成熟,但承受挫折的能力還不強,心理還不夠穩定。真正的愛情是壹種美,大學生談不談戀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學會如何面對。實際上,大學生在戀愛方面遇到或産生的各種問題,多源于教育本身的缺失。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建立起壹套完整的有關大學生情感、戀愛、婚姻心理等問題的疏導教育體系。這應該引起各高校的重視。在這方面,將戀愛列爲必修課無疑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