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演武溝村,演員在演出中。 攝影師/楊昕
秦腔又稱亂彈,是西北地區民眾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古早藝術遭遇多元化的娛樂形式沖擊的今天,秦腔似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尤其受到了年輕一代的冷落。
平涼市秦劇團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秦腔藝術表演團體。面對現狀,劇團把演出重點放在農村,足跡踏遍了陜、甘、寧周邊地區。演出時間集中在農歷一至四月和七至十一月農閑時節,僅2010年劇團下鄉演出200多天300場以上。鄉村的條件相對艱苦,演職人員借宿在村裏的學校和老鄉家裏,有時候甚至在廢棄的土房內打地鋪。常年在外顧不上管家,特別是夫妻都在劇團的,孩子上學、老人有病等家事只能委托親朋好友代為照顧。
雖然在城鄉有很多熱愛秦腔的忠實觀眾,由于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面對低廉的演出費用,也使劇團面臨很多困難。盡管如此,演員們還是在臺前幕后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演出水準和敬業精神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攝影師用歷時將近一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平涼市秦劇團走村串巷的演出,從臺上演員賣力的表演,到臺下戲迷入神的欣賞,再到后臺練功、化妝和各種瑣事,臺前幕后,各種歡樂與艱辛,盡在影像之中。
2011年3月28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演武溝村,準備上場的演員。 攝影師/楊昕
2011年3月28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演武溝村,戲臺下的老人。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演員正在化妝,他們每人都有一個木箱,用來存放自己的演出用品。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演員匆匆從幕后走過。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演員正在演出中。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道具師在幕后等待換道具。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演員在演出中。攝影師/楊昕
2011年4月23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上甲村,演員的身影映在后臺的墻壁上,猶如皮影一般。攝影師/楊昕
2011年7月18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土壩村,臺下擠滿了以老年人為主的觀眾。攝影師/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