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日本相撲手“肉搏”大戰[組圖]

日本相撲運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自從獲得日本天皇的贊助和支援后,相撲就成為了受日本人尊重的“國技”。相撲運動員也就成了這項具有宗教象征民族運動的英雄。每一回的相撲比賽,盡管日本國家電視臺NHK場場直播,很多日本人還是愿意花大價錢購買門票,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緊張處,如癡如醉,如癲如狂。日本的相撲比賽,每一場都是座無虛席的。相撲運動究竟魅力何在?

攝影師介紹:TomokiMomozono于2001年進入日本上智大學,也同年開始了自己的體育攝影生涯,期間做過攝影工作室的助理,參加過攝影培訓來增強自己在攝影方面的技巧,今年6月他搬到了英國倫敦,并成為了一名自由攝影師。

相撲摔跤用的園圈叫做土表,它是由稻草包織成園圈而做成的。每一稻草包的大部分被結實地埋在地上。土表是用6.7平方米大,34--60厘米厚的特殊粘土鋪成的。堅硬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沙子。相撲選手被限制在直徑只有4.55米大的內圈中進行比賽。土表的上面是一個屋頂,用粗索懸吊在天花板上,屋頂的四角裝有類似于神社裏的巨大垂纓,象征著一年四季。

在一場相撲比賽中,相撲選手是通過用力把對于推出圈外或把對手摔倒在土表中來取勝的。但是輸掉比賽卻不是一定要被摔倒在圈內或被完全推出圈外。那些力士在比賽中,他的身體的除腳底以外的任何部分,如膝蓋或者是手指尖,或者是發髻的頂部,碰到地上他就輸掉比賽。或者他只要將自己的腳趾或腳后跟踩在圈外,那麼這樣也算輸掉。

那些明顯的拳頭、拉頭發、用手挖眼睛、使對方窒息、踢對方的肚子或胸部都是禁止的。還有攻擊對方用帶子包著的重大器官也是不允許的。相撲不像拳擊和西方摔跤一樣有體重的限制,對力士選手來說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戰術來打敗比自己重兩倍的對手。

比賽,運動員總須出力流汗,因而就難免口渴,相撲比賽這個時候也決不像其他比賽那樣,組織者準備飲料礦泉水,而是就在場地一角放一只農村人用的木桶,裏邊盛滿了生水,誰渴了就自己去拿小木勺子舀起來喝兩口。

運動員,也不是一身名牌,一條寬寬的帶子在腰上和襠上一圍一扎了事。唯一的講究就是把頭發梳得油亮油亮的,并且把頭頂的一小綹扎起來,如此而已。奢侈花哨已經成為時尚的體育界,相撲大約是最為樸實無華的比賽了。

據悉,在每次相撲比賽結束后,根據力士們在比賽中的表現來調整他們的級別排列。力士的等級決定了他們的用長發制成的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