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和諧甜蜜的年味兒

一晃兒,春節假期就在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忙忙碌碌中度過了。可雖說年過了,親戚團聚了,朋友聚會了,該拜年的也都拜了,但濃濃的年味兒依舊還溫暖著我……

春節過大年,是咱中國人的老古早。特別是咱老北京人,就更加注重春節大團圓。回想結婚成家這三十余年裏,春節過大年仿佛已經成了人生軌跡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從甜蜜小兩口兒騎著一輛腳踏車回娘家看媽媽,然后再回到婆家吃三十晚上的尾牙;到一家三口兒騎著一輛腳踏車回姥姥家看姥姥,然后再回阿麼家與家人過大年吃餃子。后來是,阿公阿麼姥姥過世,作為老大的孩兒他爹,就擔負起召集弟妹們過年的任務。每逢快到春節了,就打起了熱線電話聯系預訂飯店、采購年貨、分派任務、責任到人。今年的春節也不例外,給大家打電話商議的結果是:今年不在外邊吃尾牙,在家吃。臘月二十七,我和老公、二妹、小妹去菜市場買了后臀尖、五花肉、排骨、肘子、豬蹄、肉餡、帶魚、大蝦、各類新鮮蔬菜、水果、飲料,以及福字、對聯、窗花、鞭炮等等。

之所以選擇尾牙在家吃,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地溝油和菜價飆升,最為實在的一個理由是大家一起參與動手做飯既熱鬧有溫馨。還不是吹的,去世的公公原來可是個進階廚師,曾經給咱國家某領導當過私人廚師呢。所以,我這幾個小姑子那還是得過真傳的,做出的菜真是味道不一般呢。我記憶猶新的是過去的三十年前,每年都是公公大顯身手。我們一家人一邊品味著美餐,一邊享受著親情,過大年成為我們家的一個最美好的時光。如今,是我們這一輩人帶領著小輩兒們過年啦,不論各自有多少的應酬和怎樣的約會,都要按時趕回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大年。這不僅是中國的古早美德,更是我家的古早美德。“過年,過的就是個人氣兒!”仔細玩味小姑子說的這句話,我感覺韻味綿長,而其中更包含著“家庭和諧”之意。然而,我們中華古早的過年,不就是體現著家家戶戶團聚和諧,而家家戶戶的團聚和諧,不正是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團聚、大和諧嗎!

大年初六晚餐,小姑子特別提出要給大家露一手,她要給大家奉上一道家傳古老肉。雖說是多年沒做了,可小姑子還真不含糊,我在旁邊一邊仔細觀摩,一邊給她打下手,只見她對著一塊五花肉又是切、又是拍,然后把切好的五花肉拿蛋清和淀粉汁兒反復抓。等油鍋裏的油溫熱后就下鍋炸上了,不一會兒一塊塊金黃色的肉塊就炸好了,接著她又調好了糖醋汁兒在鍋裏炒,炒成黏黏糊糊、紅紅燙燙的時候,把炸好的五花肉往裏一放,再反覆地翻炒翻炒就出鍋啦。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古老肉,在全家人的一致贊嘆和品味下,竟然瞬間被吃的一塊沒剩。還好,在大家沒下筷子之前,我搶著拍了一張古老肉圖片。嘴裏古老肉的香味未盡,心裏濃濃的年味依然。年過去了,可那溫馨和諧甜蜜的年味兒卻黏在了我的心裏,它足以讓我慢慢滴一絲絲地品味,直到迎來下一個新春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