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失補”車票的出現似乎回應了五一期間,京華時報記者《黃牛黨卷土重來實名制仍存漏洞》所提到的,在北京、山東、貴州等地火車站采訪發現,火車票“實名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還存在一些漏洞,黃牛黨重操舊業非實名也能購票,驗票一晃而過冒名登車,網路及電話購票服務水準待提高等問題。
這次,不但推出了“掛失補”車票,還進一步明確:“車站、列車驗票時,票、證、人不一致的按無票處理。”鐵道部大有把實名制進行到底的決心,無疑是對想鉆實名制漏洞的一次逆襲。
實名制在火車票上的不斷改進再次印證了“用進廢退”的道理,一項制度或措施,只要它是有利于老百姓的,有利于公平的,即使存在漏洞和不足,也應該堅定不移地施行下去,并且努力改進,使其盡可能的完善,決不能因為碰到阻力就畏苦怕難,停滯不前,否則,只能原地打轉。
鐵路是大眾交通工具,屬公共交通資源。在這種鐵路運輸資源緊張時,火車票奇貨可居,不僅僅是一件商品那麼簡單,更多地面向大眾承載著社會公平的意義。“黃牛”屢禁不絕,是有著巨大的物質利益驅使的。實名制在一時可能有力地控制了“黃牛”肆虐的勢頭,稍有松懈,必會卷土重來。
借“掛失補”推行之機,實名制進一步得到完善,然而,任何一項制度或措施,都是由人來執行和參與的,購票公平更需要每一個購票人來維護。就象看到老外在對無辜女孩施暴時,除了拿起手機取證之外,更需要有該出手就出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