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准化),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裏以上,或者專門修建新的"高速新線",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50公裏以上的鐵路系統。高速鐵路除了在列車在營運達到速度一定標准外,車輛、路軌、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廣義的高速鐵路包含使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軌道運輸系統。

曆史

 

  鐵路是人類發明的首項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紀初期便在英國出現。直至二十世紀初發明汽車,鐵路一向是陸上運輸的主力。二次大戰以後,汽車技術得到改進,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

航的普及,使鐵路運輸慢慢走向下坡。特別在美國,政府的投資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設上,不少城市內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遺棄。

  早在20世紀初前期,當時火車"最高速率"超過時速200公裏者寥寥無幾。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幹線系統開通,是史上第一個實現"營運速率"高于時速200公裏的高速鐵路系統。

  世界上首條出現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新幹線,于1964年正式營運。日系新幹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東海道新幹線,營運速度每小時270[1]公裏,營運最高時速300公裏

編輯本段

高速鐵路與汽車及民航

 

  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機場都發生會擠塞。

  高速鐵路的優點是載客量非常高。

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爲出發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鐵路加上轉乘的時間可能只跟駕駛汽車相仿,但高速鐵路毋須自行駕車,較爲舒適。另外,雖然高速鐵路的速度比不上飛機,但在距離稍短的旅程(650公裏以下),高速鐵路因爲無需到通常較遠的機場登機,故仍較省時。由于高速鐵路的班次安排可較爲頻密,其總載客量亦遠高于民航。

編輯本段

建造地區

 

  日本、法國、中國及美國的高速鐵路發展都是首先連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日本的東京至京都;法國的巴黎至裏昂;中國的北京至天津,武漢至廣州,上海至杭州,南京至上海,鄭州至西安,北京至上海;美國的波士頓至紐約、華盛頓。這樣可以減少投資,需要時亦可以將原有的路軌改良後使用。

  高速鐵路的顧客對象多數以商務旅客爲主。旅遊遊客是第二主要客戶。以法國高速鐵路爲例,它連接了海岸的度假區,並且在長程路線上減價以跟飛機競爭。因爲高速鐵路的出現,不少以離巴黎現在低于一小時車程的地區開始成爲通勤的住宅區。不少本來是偏遠的地區亦得到較快的發展。西班牙及荷蘭的高速鐵路亦是希望得到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