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拓智家園
奧數怎成應試教育體系的“替罪羊”?
擔任過10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主席的王元院士有些憂心:即將進國小的孫子孫女如果不喜歡自己研究了半個多世紀的數學,最后是不是仍將被迫卷入奧數培訓的滾滾洪流。每天走在中關村的大街上,這位耄耋老人放眼望去,最多的就是為應試而生的奧數補習班。他常常現身說法寄語年輕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由于興趣愛好而執著追求,才創出成績的。(中國青年報1月2日)
王元院士的擔憂,耐人尋味。他所負責的奧賽,近年來地位也十分尷尬。按照王院士的說法,奧數應是提供給有興趣的孩子的,不能沒有興趣也強扭,然而,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自己的孫子孫女會不會被強扭,被奧數“禍害”。正是有成千上萬和他孫子孫女一樣的孩子被卷入奧數洪流,才讓奧數現在成為應試教育體系的“替罪羊”。
教育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而不是扼殺,這是基本的常識。但現實中,違背常識的事卻一再發生,更令人悲哀的是,明知違背常識,但卻無奈地認為,除了這樣,又能如何呢?我就接待過多次家長的來訪,他們把幼稚園布置給孩子的作業給我看,我一時也做不出來,交談的結果,他們不是說不理睬這些作業,而是準備讓孩子趕快上一個培訓班。“興趣是培養出來的,我不送他上培訓班,今后怎麼辦?”
在我國,兩大教育現實,讓家長們無法回避,一是義務教育嚴重的不均衡,校際間存在明顯的辦學條件、辦學質量差異;二是中聯考制度以單一的分數標準評估、選拔學生,而升入好學校,尤其是名牌大學,又與未來的工資待遇、社會福利保障、社會地位等關系緊密。在這兩大現實面前,家長關心的不是孩子的個性和興趣,而是能不能再眼下的競爭中“獲勝”,“搶得先機”。
不改變這兩大現實,要給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就是奢談。近年來,一再有政府部門和輿論勸解家長要轉變觀念,不要盲目擇校,不要盲目追逐熱門,這樣的勸解基本無效,對于家長來說,無視現實,那才是真正的盲目,更何況,就是政府官員,也不利用自身的優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學校。否則,怎麼有那麼多的“條子生”,有怎麼有聯考中的權勢交易、加分腐敗呢?
教育觀和人才觀,是與教育制度和人才制度緊密相關的。與其空談教育觀和人才觀,不如切實推進教育制度和人才制度改革。概而言之,一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政府部門必須履行教育投入責任,并轉變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假如我國的公辦中國小,辦學條件做到大致相當,老百姓還會陷入“擇校熱”的焦慮中麼?還會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去獲得進入所謂的好學校的砝碼麼?二要建立多元的人才評估體系,把學生從單一的評估標準中解放出來。為什麼不喜歡數學的孩子也必須學數學,那是因為數學是聯考的重點科目,且所有聯考學生的難度一樣。如果有多元的評估體系,數學不好,但音樂好、體育好的學生照樣是人才,那麼,每個學生就不用扭曲自己的個性,按照大人們強加給自己的模式成長,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自由生長。
這兩方面改革都陷入困境。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去年12月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文簡稱《綱要》)實施情況。他指出,當前尚未有效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主要有:有的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依然突出。在減輕中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問題上還沒有形成系統推進解決的合力。(新華社12月28日)而國家教改《綱要》明確提到要打破一考定終身,探索政府巨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的考試招生制度,教育部則于去年初宣布要在年內出臺聯考方案,可到目前為止,還未下文。這反過來會讓大家失去改革的信心,于是進一步按照目前的教育現實,“規劃”孩子的未來。
面對今天教育的按部就班重重藩籬,王元院士呼吁,要給予精英教育自由生長的空間。在筆者看來,不僅對精英教育要給予自由空間,對于所有教育都要自由空間,只有擁有這樣的空間,每個學生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才有成為杰出人才的前提和基礎。這需要我國切實面對困惑教改的難題,不遺余力地推進教改。
教育應該給每個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確實,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孩子才是終生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