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文廟——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廟外,有一口“圣井”,進廟之前,人們都會親自從井裏打上水來,倒進金盆“金盆洗手”。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圣井”前的石獅子。中國網圖片庫 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廟外,有一口“圣井”,進廟之前,人們都會親自從井裏打上水來,倒進金盆“金盆洗手”。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廟外,有一口“圣井”,進廟之前,人們都會親自從井裏打上水來,倒進金盆“金盆洗手”。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第二級平臺立有石碑坊。碑坊上刻有“欞星門”三字。“欞星”兩字有些費解,一問長者,才知“欞星”指的就是文曲星。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平臺立有石碑坊。碑坊上刻有“欞星門”三字。“欞星”兩字指的就是文曲星。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平臺立有石碑坊。碑坊上刻有“欞星門”三字。“欞星”兩字指的就是文曲星。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石門兩邊有“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百鳥朝鳳”、“封侯拜相”、“鯉魚跳龍門”等浮雕。在古人心目中,“中狀元”意味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升官發財。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第三級平臺辟有形如弦月的泮池。一座拱形狀元橋跨池而過,橋面鑲有浮云石,寓意過橋者“平步青云”。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當年,當然只有狀元才能跨過此橋。當地人說,過狀元橋便意味著“脫掉紫衫換紫袍,腳踩云梯步步高”。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當年恭城人之所以在孔廟中修建這座狀元橋,為的就是期待恭城早出狀元。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第四級平臺立著高達4米的大成門。大成門由22扇門葉組成,象征十天干、十二地支之合。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第五級平臺仿山東曲阜孔廟,建有杏壇,又叫露壇,是孔子講學的地方。由杏壇拾級而上,就到了文廟中最顯赫的主體建筑——大成殿。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內石基亦雕刻精致。中國網圖片庫 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文廟內香火旺盛。中國網圖片庫 建平攝影
 


大成殿“萬世師表”的牌匾。中國網圖片庫 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

 
屋面飛檐高翹,重檐歇山,脊施花飾,泥塑彩畫,琉璃瓦蓋,金碧輝煌。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大成殿正中的神龕,是供奉孔子靈牌的地方。殿內神態和藹可親的孔子塑像,據介紹為孔子第73代孫、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孔慶堅先生親手塑造。中國網圖片庫建平攝影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亦稱學宮,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廟宇,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文廟的選擇顯然是費了苦心的——背靠縣城中的印山,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廟宇筑六級平臺,進廟祭拜、觀賞的人依次而上,自然而然會生出“步步登高”的成就感來。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的格局,使恭城文廟榮獲了“嶺南第一廟”、“小曲阜”的美譽。

 說到廣西的古廟宇,不得不對恭城人豎起大拇指——在那裏,聳立著一文一武兩座儲存完好的古廟宇;在那裏,孔子和關公比鄰而居,同享人間香火,共受世人禮拜,破了自古“文武廟不并存”的慣例。有專家在談到恭城文武廟并存格局時,曾如此感嘆:文廟位于印山南麓,武廟立于文廟右側,一山兩脊,文為陽,武為陰,恰呈陰陽相合之勢。兩廟互相毗鄰又互相對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正合“文武雙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