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扼殺了中國孩子的創造力??!!苦逼的教育模式何時休??!!

從微博上看到一個這樣的笑話,某國際老師問他的學生:“大家針對‘糧食短缺在其它國家的這一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非洲學生問:“什麼是糧食?”歐洲學生問:“什麼是短缺?”美國學生問:“什麼是其它國家?”中國學生問:“什麼是自己的看法?” 如果說非洲學生缺少的是糧食,那麼中國學生貧瘠的則是看法。國際舞臺上,只有“中國制造”,沒有“中國創造”,缺乏思考能力、創造力已成為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不過最近看到一條關于阿斯頓英語最小審核員的信息,5歲的孩子看到鮮花綠草時想到要保護環境,給花園裝個垃圾桶;看到空蕩的公交,會聯想到自己的校車而畫滿小朋友的臉,一個5歲的小孩兒尚能無負擔地插上想象的小翅膀自由飛翔,可見中國學生不是天生就缺乏創造力,而是在教育環節出現問題。



首先,我們來回放一下我們的受教育歷程,但凡經歷過中、聯考的童鞋,閉上眼睛想到的絕對是成堆成山的卷子,習題冊。沒錯,中國教育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習題。中國學生可以不懂36計,但題海戰術一定輕車熟路。平時練習以做題為過程,最后的聯考以做題為結尾,分數作為唯一考核標準,可以說做題決定成敗,分數左右生死。如果說應試教育模式是帝國主義侵略思想,那麼習題就是鬼子手裏的屠刀…… 做題講究獨立作業,是一個人的事情,你看誰敢考試時跟旁邊的說“哥們來咱倆商量商量做”,那叫作弊,是要受處分滴。經過這樣長期訓練,一個人很容易養成封閉,自私,單一的個性,做事不懂配合,不會考慮別人感受。也正式因為做題這個事只有一個人,確實沒什麼外力幫助,外力也幫不上忙,所以我壓根就不需要你,說好聽一點是獨立自主,不好的就是功利。 做題不需要張揚個性,不需要創造力、不需要團隊合作、不需要表達,只要贏得高分就可以,做個“三好學生”。這也是為什麼校園改革力不從心,培養“綜合貭素全面,學科特長突出人才”永遠只是口號的重要原因。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具備創造力,而是我們的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盲目地按家長意愿、用違背少年兒童本性的“填鴨式”教育,將中國人的創造力扼殺在萌芽階段。 尤其是少兒教育,少兒的教育是未來創新人才的搖籃。孩子們需要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體會和思索世界。這就需要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充分發揮其愛玩的天性,去觸摸、琢磨世界。像阿斯頓英語教員和學員共同審核教材是很有益的嘗試,孩子參與到撰寫審核教材,在滿足自己興趣的條件下,激發自己的創造性,培養孩子自信,興趣,交流技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教育環境影響下,才會培養出這麼有趣的孩子,而不是標準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