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巨人”柯達百年浮沉啟示錄

1888年,喬治·伊士曼使照相機走入尋常百姓家,“柯達”也幾乎成為攝影的代名詞。此后的100年間,柯達公司曾占據過全球2/3的攝影產業市場份額,擁有超過14.5萬名員工。然而數碼時代的轉型失敗,使其市值在15年間從300億美元蒸發至1.75億,進入“破產倒計時”。在中國,柯達“串起每一刻,別讓她溜走”的廣告語曾經深入人心。現如今,曾經輝煌百年的柯達公司即將讓這一刻“溜走”。

伊士曼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高中輟學生、銀行職員喬治•伊士曼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取得了一項重要的技術突破,即明膠干版。在伊士曼發明明膠干版之前,攝影是一項昂貴、復雜的愛好。相機很龐大,而拍照所用的濕版需要在未干時立即處理。

1880年,喬治·伊士曼在美國紐約州的羅切斯特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劑配方制作照相機用干版膠片。1888年,伊士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達盒式相機,和那句著名的口號:“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來做。”圖為1888年在紐約刊登的柯達相機廣告。

1888年9月,伊士曼注冊了“Kodak”商標,并推出了首款相機。這是一款手持式的盒狀相機,它的廣告詞是:“你只要按一下按鈕,其余的我們來做。”后來的100年,柯達經過了5次商標變換。

之所以將相機取名為“柯達”,喬治·伊士曼解釋道:“K”是自己最喜歡的字母,而“KODAK”這個單詞被堅定不妥協的輔音字母截斷,聽起來就像相機快門聲一樣干脆。1892年,伊士曼將公司的名稱改為“伊斯曼-柯達公司”。圖為1890年,喬治·伊士曼在一艘船的甲板上用自己的柯達盒式相機拍照。

柯達相機的出現,普及了攝影術。伊斯曼把普通大眾從“迷一樣”的攝影技術和暗房技術中解放出來,沒有拍照經驗的人也能勝任這類相機的使用。圖為1888年,羅切斯特,一名男孩用一臺柯達盒式相機為兩名坐在橋上的男子拍照。

當柯達盒式相機內的100張底片拍完后,使用者將相機寄回伊士曼工廠,并花費10美元,由工廠為使用者沖洗、印制照片并裝幀,再把相機裝入新膠卷后連同照片寄給使用者。圖為19世紀末的柯達英國哈羅工廠,女工們借助陽光中的紫外線使沖印好的底片在相片上顯影。哈羅工廠后來發展成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膠片生產基地。

1900年,柯達推出了“Brownie”相機。這款以硬紙箱制成的相機售價僅為1美元,而膠片價格為每卷15美分。Brownie被認為推動了照相的大眾化,使照相介質的價格能夠被所有人接受,其多種改進型持續生產了半個多世紀。柯達相機改變了人們對照相機昂貴、龐大的固有印象。攝影師攜帶相機變得靈活方便,準備拍攝的時間也大大縮短。

柯達相機大規模發展并帶動膠卷銷售取得了空前市場回報。19世紀末,伊士曼大舉進軍世界市場,在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設立了銷售機構,并很快在歐洲建立了銷售網。圖為1902年的柯達英國總部,位于倫敦市區的Clerkenwell路。

1891年,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借助喬治·伊斯曼開發的軟膠卷,發明了首款電影攝影機。圖為1928年,喬治·伊斯曼(左)與托馬斯·愛迪生在電影攝影機前合影。柯達公司借此機會進入了電影膠片領域,并一直保持壟斷地位至今。起初,柯達公司所有的產品都在羅切斯特生產。不久后,國內外的需求超過了美國工廠的生產能力。因此,伊斯曼開始在全球范圍內修建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