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不是一塊待分的蛋糕

1月5日起,由十個部委與主流客車生產企業聯合召開的新校車標準征求意見會在京召開。工信部提出校車的安全性要提高,但成本要合理控制,要有利于普及,對此各方表示認可。多數與會車企代表表示,新標準不可套用美國校車標準,成本太高,脫離了農村實際。

頻繁高發的校車事故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去年12月27日,工信部發布公告,公開征求《校車安全技術條件》、《校車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幼兒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幼兒校車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四項國家標準的意見。“新校車標準”在客車行業引起普遍爭議,一些主流的客車廠家認為,“新校車標準由宇通相關人員執筆,以主要做中大客車的‘宇通標準’作為行業標準,將中小型的客車企業全部排除在外。”加上“新校車標準”完全參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很可能最終造成有了標準而校車問題仍無法解決。我國目前一共有198個校車公司,其中絕大部分的校車長度都是6米以上。“我國客車企業大都采用的是卡車底盤,而卡車底盤最短是6米,這也造成我國客車大都在6米以上。”在廠家看來,標準不是一個純技術問題,而是關系到民生的標準,他們普遍希望校車標準設身處地更多站在農村、了解農村的角度。校車問題并不是產品的問題,校車事故也并非由產品造成,如湖南衡南縣事故校車是由農用三輪車改裝而成,而甘肅慶陽市的事故由校車嚴重超載造成。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校車為什麼“是由農用三輪車改裝而成、校車嚴重超載”,如果條件允許,發達國家的校車標準誰不愿意配備?從這個層面上說,校車現在成了生產廠家一塊待分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