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一醫院顏淵研究成功的麻醉后血液儲備技術全國領先

1996年,當四川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顏淵得知內江市有23名因賣血染上艾滋病的患者后,便開始了《術中血液保護的臨床研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血液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為緩解內江地區血源緊張的狀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6年開展血液保護前,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量3000臺,麻醉科用血量每年80萬—140萬毫升,而現在手術量14000臺,每年用血量只有3.6萬—8.4萬毫升,并有兩項關于血液保護的科研課題獲得了內江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正是由于顏淵率領的麻醉科長期加強臨床用血管理,更新臨床用血觀念,采用自體血液回輸、合理使用代血漿產品,做到關愛生命、科學合理用血,才確保了內江市一院手術用血的質量與安全,有效地遏制了“血荒”的發生。

脾下緣超出臍水準以下為極度脾腫大或稱巨脾,此時必然引起人體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減少。脾臟是儲血器官,巨脾內更是儲留了大量的血液,甚至高達數千毫升。巨脾切除術是臨床上一種常見手術,由于此類患者脾臟巨大,古早巨脾切除術自然將造成嚴重血液丟失,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甚至造成患者死亡。顏淵經過十一年完成的《去甲腎上腺素脾動脈注射用于巨脾切除在體血液回收的臨床套用研究》獲內江市的科技進步二等獎。采用脾動脈注射0.0004%~0.0008%去甲腎上腺素3ml/kg,用雙7號絲線將脾動脈提起,以減少血流后,注射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完畢即結扎脾動脈。去甲腎上腺素屬于單純作用于血管α受體的激動劑,強烈收縮脾內血管,使脾內大量血液快速回到體迴圈,脾切除后脾內殘留血液幾乎為零,這樣患者術中術后便完全不用輸血。巨脾術前血色素62g/L,術畢時卻是85g/L,回病房兩小時血色素均超過102g/L。通過對巨脾前后、左右周徑及厚度變化計算出脾內血液回流1200±411ml。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進教授給予這個課題高度評估。并將該課題成果納入他主持的國家級科研項目中的一個子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擴大成果的價值。

術前稀釋式自體輸血能直接減少術中出血,是血液保護一個主要內容。“無論從提高用血安全,還是從節約臨床用血來說,自體輸血都是最佳的選擇!”顏淵主任說。科室大力開展術中自體血液回收技術,使手術患者術中用血緊張的狀況已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除了自體血液回收外,更主要還在開展術前稀釋式自體輸血減少術中出血上下功夫,對擇期手術患者和特殊血型患者開展貯存式自體輸血。形成了自體輸血的規范化與制度化——將自體輸血作為手術的一般項目,盡可能減少異體輸血;顏淵將行血液儲備的手術患者的血紅蛋白下限定為100克/L,只要患者血紅蛋白達到100克/L,對手術失血可能超過400ml的患者,均實施麻醉后血液儲備,這項技術已處于全國領先水準。科室嚴格掌握輸血指征,配備了血氣分析儀、血紅蛋白監測儀,對術中患者重要器官血液灌注情況、血紅蛋白進行動態監測;科室醫師均達成共識:“要緩解目前血源緊張的問題,必須做到嚴把輸血適應癥,能不輸的血就堅決不輸,這才是對患者負責的表現。”此外,對于術中預計失血量較大的患者套用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止血藥物,以及術中止血紗布、止血膠等減少術中出血。

臨床合理輸血是麻醉科每一位醫師的責任,血液保護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科學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已深深地扎根于內江一院麻醉科每一位醫師的心中,爭做合理用血、節約用血的踐行者。只有對工作有敬業精神的人,才會為醫院的發展做出貢獻,才會真誠為病員解除疾苦,而置個人成敗、榮譽于不顧,并從中獲得高尚的人生價值。敬業是對責任的一種升華。責任帶有強制性和自律性。而敬業卻只有主動性,不僅要完成工作,而且用高度負責的精神來做好自己的工作。顏淵把責任、榮譽、國家的概念銘記在心,追求卓越,不斷超越,使自己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