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錦屏:隆裏花臉龍熱鬧狂歡鬧元宵

    2012年2月6日,龍年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賀龍”活動進入高潮。今年的舞龍狂歡節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故稱之為“花臉龍”。攝影/彭年

    據史書記載:隆裏古鎮花臉龍從明代就開始耍起了。每年元宵節玩花臉龍就是隆裏的狂歡節,方圓幾十裏的人們都趕來觀看。舞龍時,爆竹驚空,金鼓齊鳴,12條彩龍齊發,各路舞龍隊匯集隆裏古鎮古城樓下的中心廣場,開始展示各種舞龍絕活,有串花龍、滾地龍、二龍搶寶、雙龍戲珠、黃龍吐絲等,場面恢宏壯觀,勢如翻江倒海,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接。一條龍即如一出國劇開場,于鑼鼓的鏗鏘激蕩中,時而盤龍壓頂,時而神龍穿霧,“滾地龍”。“大盤龍”,花樣迭出。

    花臉龍的造型有二十個:迎賓龍、大盤龍、小盤龍、滾地龍、串花龍、梅花龍、中國龍、蝶蝶龍、龍船龍、龍下海、龍盤樹、龍翻身,雙龍搶寶、五龍抱柱、青龍抱柱、黃龍吐絲、天龍穿霧、坐龍轎、二龍戲珠、白龍絞水等。表演時,有鑼鼓隊、獅子隊、蚌殼隊、花燈隊、金錢棍隊及相關的戲曲人物表演。

    花臉龍多時有12條,少時有5條,平時一般為赤、白、黑、黃各2條,一共8條組成,城中每個門各出兩條。每條龍連龍頭共13節。“龍頭”當然是趙匡胤,未節就象征藍季子。其龍燈制作精巧,鮮艷美觀,風格獨特。舞龍人數為13人,男女都有。通常龍頭由女子把玩,舞龍的人有專門的行頭。要穿青布藍條對襟衫,綠褲子,頭扎黃巾,全都以五彩涂面,按照戲劇中的角色畫得花花綠綠。旦角持龍頭,丑角持龍尾,丑角要脫光一膀,高挽一條褲腳到大腿,腰掛葫蘆,足蹬草鞋,面部用鍋煙或墨水涂黑。渾身畫上斑點,手中還持有一把糯米草。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玩花臉龍,開鑼玩龍的時間由東西南北各門事先約定,鑼鼓一響,若干條龍齊發,從城裏來到西門外的龍溪河畔的狀元祠,在這裏“出龍”。舞龍人把龍身繞在狀元祠的大樹下,使龍首高高昂起,再由寨老長者或司儀主持出龍儀式,致賀歲詞。儀式結束,爆竹驚空,金鼓齊鳴,各路舞龍會聚城中廣場,花臉龍開始翻飛騰挪,興云布雨,時而舒展,時而勁疾,時而祥和,時而風嘯電閃,玩舞絕技多達十余種,如串花龍、滾地龍等場面恢弘壯觀,勢若翻江倒海,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接。

    玩龍的高潮戲則是由位居龍尾的藍季子挑起,這位滑稽可笑的丑角,搖聲一變成為隊伍的龍頭,他時而取出簍中的糍粑自己吃,時而用糍粑去抹圍觀人群的嘴巴,時而利用掃帚拈著在節日被人們視為觀音菩薩的凈水的陰溝水,灑向觀眾裝瘋賣傻,丑態百出,而原來的龍頭卻成了配角,配合龍身隨其進退,藍季子的靈巧發揮在這出戲中至關重要,他手中的掃帚抹到誰身上,來年誰就會有好運氣,百病消除,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只見他聲東擊西,左竄右跳,引得觀眾四處逃竄,觀眾表面是怕臟,心裏卻是樂意被抹上,于是這一追一退把整個舞龍的場面演繹得緊張、活潑、熱鬧、詼諧,人們情緒飽滿歡快熱烈。

    十六晚,玩龍盡興后,就送“龍”,將龍制品帶到河邊焚燒,意謂將龍王爺禮送回府。但現在龍道具因費時費力制作,且價格不菲都不愿意燒掉,意為“龍”長留人間。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

 

元宵節,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鎮的舞龍狂歡,無論男女老少,皆畫成花臉,生旦凈末丑皆有,古稱“花臉龍”。攝影/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