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掛羊頭賣狗肉”增加劑作祟

在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產品罐體標注中發現,其增加了檸檬酸、檸檬酸鈉、咖啡因、苯甲酸銨、胭脂紅、檸檬黃6種增加劑,但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卻顯示,對紅牛生產的批文中,并沒有檸檬酸鈉、苯甲酸鈉、咖啡因這幾種成分,所以紅牛涉嫌違法增加行為。

昨日,黑龍江電視臺法制頻道報道稱,哈爾濱一位學生在考試期間一天喝了4罐紅牛,其家長因擔心這種維生素功能飲料喝多了會影響健康,于是就找到了相關部門了解情況。而哈爾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紅牛進行查證的過程中卻發現,紅牛飲料罐體配料表及食品增加劑的標注和有關檔案的批文并不相符,配料中含有國家不允許在維生素功能飲料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紅等諸多問題。

紅牛1966年誕生于泰國,是全球最早推出能量飲料概念的飲料品牌,于1995年進入中國,并看中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空間,大力開拓中國市場,一時間,“提神醒腦、補充體力”、“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的廣告語鋪天蓋地。但是,并不是所有在海外市場的紅牛飲品,都擁有相同的配方。例如:歐美版本的紅牛是一種含碳酸的軟性飲料。加拿大版本的紅牛為了能通過該國的食品安全審查,是完全不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提神劑,成分只有包括純粹的糖分與維生素B群而已,因此是以用“液態維生素補給飲料”的定位上市。